毫無疑問,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20年,是江蘇在“兩個率先”徵程中寫下的一個濃墨重彩的篇章。
  短短20年,蘇州人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把千年古城東側那片蛙鼓陣陣的水田變成了一個國際矚目的產業高地,變成了一個無數懷揣創業理想的海內外科技精英紛至沓來的人才蓄水池,變成了一個可以“詩意棲居”的現代版“典型江南”,這場巨變的速度之快和質量之高,在全國都堪稱鳳毛麟角。
  對這種滄海桑田般巨變的解讀,離不開改革開放的大背景。在這樣的背景下,
  下轉3版
  上接1版“三創三先”的江蘇精神與蘇州人特有的文化氣質精彩契合,在蘇州工業園區這樣一個肩負了“國家使命”的具體區域內,創造了“兩個率先”的成功典範。
  認真檢索園區發展歷程,至少有這樣幾點基本經驗值得深入研究。首先是開放中的創新。蘇州工業園區在以新加坡為榜樣的學習過程中,從來就不是照抄照搬,而是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創新性運用。其次是創新土壤的培育和創新機制的建立。遭遇亞洲金融危機和其後持續的國際市場風浪,仍能踏浪而上,根本原因就在於園區早在10多年前就開始啟動發展轉型,不斷向產業鏈高端挺進,同時大力發展以金融為核心的高端服務業,推動各類創業基金與科技創新的融合共生,逐步確立了創新驅動的發展機制。在當前積極對接上海自貿區的諸多創新舉措中,蘇州工業園區又衝上了一個新的“機遇高地”。
  政府清晰釐定自己的職責範圍,既積極作為,又從不“亂揮手”,讓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也是蘇州工業園區經驗的重要一條。舉凡社會保障、公共設施、公共服務、公共文化,這些都是園區這個“小政府”的“頭等大事”。這幾年,蘇州工業園區版的“鄰裡中心”、“民眾聯絡所”受到群眾普遍歡迎,就可以看做老百姓對這種新型政社關係的認可和嚮往。
  當前,江蘇正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機遇和挑戰同樣巨大。繼續往前,前方是創新驅動機制下的無限風光;裹足不前,我們就有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正因為此,蘇州工業園區的開放創新實踐才更加值得珍視。  (原標題:園區經驗啟迪江蘇率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o85vohv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